飲食均衡,時有運動,是否一定無病無痛?58歲的黃麗芳自覺飲食清淡,每星期也會做上兩至三天運動,猜不到自己原來正處於糖尿病前期。 「四年前,丈夫的血糖、血脂和膽固醇過高,家中飲食餐單已調整,我覺得自己飲食健康,有少量運動,但結果仍發現我處於糖尿病前期,感到很意外。」 慢性病篩查 風險早預防 黃麗芳是透過北區地區康健站參加糖尿病篩查計劃,意外發現自己的血糖偏高。 「我沒有定期接受身體檢查,先前尚未發現的疾病,現在發現了,日後會更注意生活和飲食習慣,希望不會成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。」 北區地區康健站護理統籌主任蘇家樂負責跟進黃麗芳的情況。他說,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降低患上慢性病的機會,但如果有家族遺傳,患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機會會較高。 康健站安排黃麗芳參加活動和講座,希望協助她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,有助控制血糖水平,合適時便會安排她約見地區網絡醫生,跟進情況。 地區康健站 助管理健康 除了提供篩查服務,地區康健站和地區康健中心也幫助市民管理自己的健康。 吳美英患上高血壓超過十年,每日也要服食降血壓藥,每三個月便會到普通科門診診所覆診。最近,診所的護士建議她到元朗地區康健中心參加講座,了解有關控制高血壓的方法。 吳美英參加講座後才發現,原來患有高血壓,也可做適量運動,令自己更健康。 「我自知運動量不足,以前不敢做太多運動,因為我以為跳得多、動得多,心跳會加快,並會引致血壓更高,但原來不會的,適量運動可以減肥,也可以降低血壓。」 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設有由護士、專職醫療人員、藥劑師、社工和支援人員組成的跨專業團隊。元朗地區康健中心總護理統籌主任熊裕勤表示,跨專業團隊提供的健康資訊,能有效提升會員管控疾病的能力,令他們更關顧自己的健康。 「高血壓病人服藥初期或許會感到身體不適,由於預約覆診需時,部分病人可能因而自行停藥、增加或減少藥量,其實這是有相當的風險。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的跨專業團隊在這情況下便可發揮作用,由藥劑師向病人講解服用降血壓藥的情況和注意事項,病人服藥的依從性更高,對於管理疾病也有好處。」 系統性改革 扭轉舊觀念 政府估計十多年後,香港慢性疾病病人的數目會由目前大約220萬增加至300萬,佔總人口37%。單憑增加公共醫療衞生開支去資助公立醫院應